专业文章

商标使用权人转授权的法律剖析

2025-08-12
分享到


在商业活动的复杂生态中,商标作为企业品牌形象的核心标识,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上,更成为企业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资产。对于商标使用权人而言,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如何充分挖掘商标的商业潜力,实现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考量。其中,商标使用权的转授权作为一种灵活的商业运作方式,逐渐受到企业的青睐。但转授权涉及多方权益与法律规范,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纠纷。 

一、商标使用权转授权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虽未对商标使用权转授权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但从其相关条款及立法精神可以推断出转授权的合法性空间。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这一规定赋予了商标注册人对商标使用权进行初次授权的权利。从知识产权许可的一般法理来看,在无相反约定的情况下,被许可人在获得使用权后,有权在授权范围内对权利进行再处分,其中包括转授权。

在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及指导性案例也对商标使用权转授权持认可态度,只要转授权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及原始许可合同的约定,即受到法律保护。例如,在一些涉及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的案例中,法院明确指出,若原始许可合同未禁止转授权,且转授权行为未超出原授权的范围和期限,被许可人进行转授权的行为应属有效。这为商标使用权人开展转授权业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二、转授权的前提条件

(一)原始授权合同的约定

商标使用权人能否进行转授权,首要依据是其与商标注册人签订的原始授权合同。若合同中明确允许转授权,并对转授权的范围、方式、期限等作出详细约定,商标使用权人可在约定范围内依法实施转授权行为。比如,合同约定 被许可人有权在中国大陆地区将商标使用权转授权给从事特定行业的企业,转授权期限不得超过原授权期限的一半,那么商标使用权人在进行转授权时,必须严格遵循这些限制条件。

反之,若原始授权合同明确禁止转授权,商标使用权人擅自转授权则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即使原始授权合同未提及转授权事宜,根据合同严守原则及商业惯例,商标使用权人也应谨慎行事,在未取得商标注册人书面同意前,不宜贸然进行转授权,以免陷入法律纠纷。

(二)商标权利的稳定性

商标使用权人在考虑转授权前,务必确保自身所获得的商标使用权处于稳定状态。这意味着商标注册人对商标拥有合法、有效的权利,商标未处于被撤销、宣告无效或面临异议等不稳定状态。若商标存在权利瑕疵,如因违反商标法禁用条款被宣告无效,那么基于该商标的所有授权及转授权行为都将失去法律基础,被转授权人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并可能反过来追究商标使用权人的法律责任。

为保障商标权利的稳定性,商标使用权人在签订原始授权合同前,应通过商标局官网等权威渠道,对商标的注册信息、权利状态进行全面查询,核实商标是否存在权利纠纷。在授权期间,也应持续关注商标的状态变化,如定期查询商标公告,及时了解是否有针对该商标的异议申请等情况。

三、转授权的实施流程

(一)确定转授权对象

商标使用权人应根据自身的商业战略和市场需求,审慎选择转授权对象。在筛选过程中,需综合考量被转授权人的经营资质、商业信誉、市场拓展能力、生产或服务质量等因素。例如,对于生产型企业,要考察其生产设备、工艺水平、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完善;对于销售型企业,则要关注其销售渠道、客户资源、市场口碑等情况。

以某知名食品品牌为例,其商标使用权人在进行转授权时,对多家潜在被转授权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包括实地考察生产车间、查阅财务报表、了解其过往与其他品牌合作的情况等,最终选择了一家在食品生产领域具有先进技术、良好口碑且市场覆盖广泛的企业作为被转授权对象,确保了商标在转授权后的市场表现和品牌形象不受损害。

(二)签订转授权合同

转授权合同是明确商标使用权人与被转授权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关键法律文件,其内容应详尽、严谨,避免出现模糊不清或易引发歧义的条款。合同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商标信息:明确转授权的商标名称、注册证号、商标图样等,确保所转授权的商标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

2.转授权范围:精确界定被转授权人可以在哪些商品或服务上使用商标,以及使用的地域范围、销售渠道等。如规定 被转授权人仅可在某省范围内,通过线下零售渠道,将商标使用于特定系列的服装产品

3.转授权期限:约定转授权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转授权期限不得超过原始授权期限。同时,可设置合同续签条件,以便根据双方合作情况及市场变化灵活调整合作期限。

4.许可费用及支付方式:明确被转授权人应向商标使用权人支付的转授权许可费用金额、支付时间及支付方式,如按年度支付、按销售额一定比例支付等。

5.质量监督条款:商标使用权人对被转授权人使用商标的商品或服务质量负有监督义务,合同中应约定质量监督的方式、标准及违约责任。例如,规定被转授权人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商标使用权人有权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若发现质量问题,有权要求被转授权人立即整改,并视情节轻重扣除部分许可费用或解除合同。

6.标识标注条款:要求被转授权人在使用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上,按照规定标注商标使用权人及被转授权人的名称、商品产地等信息,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避免造成市场混淆。

(三)办理备案手续

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许可人应当在许可合同有效期内向商标局备案并报送备案材料。虽然未备案不影响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效力,但备案具有重要意义。备案后,商标使用许可的相关信息将在商标局进行公示,产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法律效力。若商标使用权人在转授权后未办理备案手续,当出现商标侵权纠纷或其他第三方主张权利的情况时,被转授权人可能无法以转授权的合法性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自身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办理备案手续时,商标使用权人需准备《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表》、转授权合同副本、商标注册证复印件、双方的身份证明文件等材料,通过商标网上服务系统提交申请,或到商标局在京外设立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办理。商标局在收到备案申请材料后,将对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并公告。

四、转授权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一)权利瑕疵风险

如前文所述,若商标本身存在权利瑕疵,如被宣告无效、撤销或面临侵权纠纷,将直接影响转授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为防范这一风险,商标使用权人在转授权前,除了对商标权利状态进行全面查询外,还可在原始授权合同及转授权合同中设置相应的担保条款和违约责任。例如,要求商标注册人在原始授权合同中承诺商标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若因商标权利问题导致转授权无法正常进行或给商标使用权人及被转授权人造成损失,商标注册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在转授权合同中,也可对类似情况作出约定,明确在出现商标权利瑕疵时,商标使用权人对被转授权人的赔偿责任及处理方式。

(二)违约风险

在转授权过程中,可能出现商标使用权人违反原始授权合同约定进行转授权,或被转授权人违反转授权合同约定使用商标的情况,从而引发违约纠纷。为降低违约风险,各方在签订合同前,应充分沟通,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合同中应详细规定违约情形及相应的赔偿标准,如约定违约金的具体金额或计算方式。同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各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行事,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

(三)质量控制风险

商标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代表的商品或服务质量。若被转授权人使用商标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质量不佳,将损害商标的声誉和市场形象,进而影响商标使用权人及商标注册人的利益。为防范质量控制风险,商标使用权人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在转授权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和监督方式。例如,要求被转授权人定期提交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对被转授权人的生产过程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有权要求被转授权人召回并进行整改。此外,还可通过培训、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被转授权人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共同维护商标的良好形象。

商标使用权人在符合法律规定及原始授权合同约定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商标使用权的转授权。但转授权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和商业风险,企业在实施转授权行为时,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谨慎签订合同,加强风险防范,以确保转授权业务的顺利开展,实现商标价值的最大化利用。